阳台的意思是什么?
“阳台”的本义,是指建筑物内与房间相连通而且有一定尺寸的敞口向外突出平台,一般位于建筑物的两侧或挑出室外。 例如《说文解字》对这两个字的解释如下:“台,登障也。从高省,象筑台形……” “阳,高明也。从阝(féng) 昜(yáng)声。”段玉裁注曰:“凡地之高皆曰阳……此谓高而明者阳也。高山曰阳,高丘亦曰阳;大川曰阳,小渎亦曰阳;诸如此类,举一可以概其余矣。”
作为名词的“台、阳”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作虚词用,很少再被直接用来命名建筑物了,但它们所表示的基本含义已经融入人们的思维当中。所谓“楼台亭阁”中的“台”就是指“有平台上悬的建筑体”,它通常比“楼阁”这类建筑体量较小且更加精致。人们常说的“阳光普照大地”之“阳”是指“向光的一面”,所以“向阳”就意味着“面向太阳”;又因为“向光一面”往往也是“高处的一面”, 所以,“阳面”“阳坡”也就有了“南向的、南面的”引申之意;“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的阴山南麓,故得名为‘京’ ”——这个“阳”就只是指地理上的方向而不含任何引申意义了! 可见,尽管现代人不太会直接用“台”、“阳”来给建筑物命名了,但这个概念已经被固化在了我们的语言体系之中,我们仍旧能够很自然地通过联想把二者与“建筑物的敞开空间部分(也就是‘台’)和南向的空间部位(也就是‘阳面’)”联系起来——这便是“阳台”一词的本质所在啦!
当然,以上都是从语言的层面解释了什么是“阳台”,不过,对于建筑师们来说,他们更倾向于将这个词理解为“由墙体包围,开有窗洞,有平台,供休憩活动的外露空腔或半开敞空间”。这就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定义,它涵盖了“阳台”的基本结构特征,还包含了一些附加的要求:比如要“由墙体包围”,否则就称不上一座真正的建筑了;还要“开有窗洞”以利于采光和通风,等等。 如果仅仅从语义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,“阳台”的确只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,可涵盖的东西很多:比如说“廊架式阳台”(如图1所示)虽然具有“开有窗洞,有平台”的特点,但它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“外露空腔或半开敞空间”,因此,就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“阳台”!那么它究竟应该算什么呢?
其实,这种“非标准型式的阳台”在我国目前的设计规范中是找不到合适的定义的:既然没有现成的条文规定,那就只好参照现有的相关类型进行设计。于是乎,有的设计师就把图1中的廊架式阳台当作“飘板式阳台”来设计,还有的干脆把它归入“非阳台区域”的范畴,反正都是自圆其说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