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卧室叫什么?

潘金玚潘金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古人对“寝”很看重,《礼记·檀弓下》有言:“君子行礼,不求变俗;居丧,不为哀容。”意思说,君子按照礼仪办事,不求迎合世俗;身处丧事之中,也不刻意做出悲痛的样子。“寝”是正儿八经的房间,而“卧”则显得随意许多。

古代的宫殿、府邸都有前堂后室之分,前面接待客人的地方叫“堂”,后面睡觉的地方才叫“寝”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亦载,天子之堂五尺,诸侯之堂三尺,大夫之堂一尺。可见“厅堂”与“寝室”是有严格区分和尺度规定的。《大汉礼仪志》载,皇帝寝殿高四丈,东西九十九步。明太祖的南京宫殿,寝殿高也只有三丈一尺。

现代汉语中的“卧室”一词来自日语,日本古代住宅分为“内房”与“外房”,睡床内室称为“卧间”(或写作“臥間”),外间的房间称为“内房”。明代画家文徵明的《京口即事诗》中有句:“小阁延凉夕,幽斋浴晚风。”诗中“小阁”就是“卧间”,而“幽斋”则是“内房”。 至于“书房”“书斋”之名,则来自于明末文人张岱的《湖庄杂咏》之一《书斋》:“书斋本无名,因余书甚多,故别署书斋。”

焦禹昆焦禹昆优质答主

古代的卧室称为“寝”。“寝”字本义是指人睡觉休息的地方。古代人睡觉的处所就是寝室,寝室称为“寝”。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是以“堂”、“寝”为中心的。封建宗法制度使帝王和诸侯形成了严格的贵贱名分,他们在皇宫内有不同等级的用房。帝王的卧室称为“斋”、有东西两厢,厢有东西二序之称,帝王的妃嫔所居住的地方称为“馆”。

从字形上,“寢”字,“宀”为房屋的本字;中间的“乞”是假借字表示声音,上面一横指房梁,房屋梁下,适宜睡觉,引申指安卧、停止等意义。本义就是屋室内供睡觉休息的处所。在《说文·宀部》:“寢,卧也,从宀秦声。”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