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卧室叫什么?
古人对“寝”很看重,《礼记·檀弓下》有言:“君子行礼,不求变俗;居丧,不为哀容。”意思说,君子按照礼仪办事,不求迎合世俗;身处丧事之中,也不刻意做出悲痛的样子。“寝”是正儿八经的房间,而“卧”则显得随意许多。
古代的宫殿、府邸都有前堂后室之分,前面接待客人的地方叫“堂”,后面睡觉的地方才叫“寝”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亦载,天子之堂五尺,诸侯之堂三尺,大夫之堂一尺。可见“厅堂”与“寝室”是有严格区分和尺度规定的。《大汉礼仪志》载,皇帝寝殿高四丈,东西九十九步。明太祖的南京宫殿,寝殿高也只有三丈一尺。
现代汉语中的“卧室”一词来自日语,日本古代住宅分为“内房”与“外房”,睡床内室称为“卧间”(或写作“臥間”),外间的房间称为“内房”。明代画家文徵明的《京口即事诗》中有句:“小阁延凉夕,幽斋浴晚风。”诗中“小阁”就是“卧间”,而“幽斋”则是“内房”。 至于“书房”“书斋”之名,则来自于明末文人张岱的《湖庄杂咏》之一《书斋》:“书斋本无名,因余书甚多,故别署书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