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里卧室放什么画好?
题主提到了自己是个“传统的中国孩子”,那我就从这个传统出发,讲一讲室内挂画的古训。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居室的环境布置对精神和身体健康的影响了——《礼记•檀弓下》提到,“有寝有丧,其祭于寝,礼也;祭于客位,礼也。”其中“寝”就是睡眠之地,也就是现在的卧室。古人是很注重卧室的布置的,毕竟这是人休息的地方。
如果说客厅代表了一个家庭的门面、主人的社交圈,那么卧室就代表着私人的领域,是一个人彻底放松的空间。在这个空间里,最好减少外界的各种干扰,而一幅恰到好处的字画上墙,正是很好的选择。
既然是要选一幅字作为卧室的装饰,那就得选一种能够激发情感、愉悦观者的文字内容。在这方面,古代文人们早已给出了答案。
唐代张彦远指出,书法艺术最精彩的部分就在于“点画俊拔,意态奇逸”(《法书要录》卷二)——“点画”和“意境”二者兼具,才是好的书法作品。 明代文人董其昌也说,“书以形见,犹人之有一表。”(《画禅室随笔》) ——书之形状犹如人之相貌,必须“貌”俊俏,才会让人“观之心旷神怡”。若一个人的长相十分丑陋,不管他多么富有,学识多么高,必定会为人所轻视。同样的道理,如果字写得又懒又肥,就算意思表达得再好,也会被人贬损。所以古人说写字要做到“姿态幽雅”(清·王澍《虚舟书论》),“体势雄秀”(南朝梁·萧衍《古今书论》)。
我们现代人看古人的书法,除了欣赏其用笔、结体和章法以外,还要欣赏其中的“韵味”——而古人所谓的“韵味”,其实就包括“意境”“风度”“性情”在内。比如王羲之写给友人儿子的信中说,“吾素少笔端,今复多事,行复不逮,可知矣。”(《王羲之集》)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,我平时很少给人写信,现在又有很多事情耽误,写字的机会不多,所以字体退步很大,你们可以看得出来啦!其实这话是颇有自嘲的成分在里面的,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封书信里浓浓的情谊。 如果把这样的信贴在床头,每天睡前看看,岂不美哉? 再一个,古代的文人们很喜欢在墙上挂自己的“字”而不是“墨宝”。因为用传统的“宣纸”“毛笔”“浓墨”写的字,放在墙上是很容易“褪色”“破损”的。而我们现代人的居室,则更多地使用“胶贴”“电钻”等工具。所以在选择挂什么字的时候,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