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用木地板么?
“地铺”是古代建筑地面的一种形式,用木板拼起来,在上面行走起居。 《战国策•齐策三》中有言:“筑十版之墙”“大王之号曰‘齐’,则何不筑十板之墙而塞其中以自广也?”这里的“版”指的是“板”,说明战国时就有用木板做地面的习俗了。 到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,“地铺”的形式有所改进,《后汉书·礼仪志上》中讲到汉代婚俗时说:“新妇下车,入门,主人亲自迎引。”这个“引”字很有讲究,它说明在门内铺设了可以让人踩踏的“地铺”了,而且这个“地铺”还不是普通的一层,是有很多层的。
西晋文学家陆云在给朋友王恂的信中说到自己家乡的习俗:“冬有严霜,不能肃杀……土石之间,或有松柏,枝叶扶疏,粲然相映。行升其高,遇至其下,虽无轩冕之饰,颇有山林之志。”[1]这里不仅提到了“地铺”,还详细描绘了它的样子和上面生长的花草树木的样子。
到唐宋元明时代,“地铺”还是常见之物。唐杜甫诗《堂成》中有“万竹青倚槛,森风暖袭衣”句;宋代梅尧臣写过一首名为《竹》的诗:“地铺银未扫,庭悬冰在盘。”元朝人杨显之有一篇散曲《殿前欢•咏竹》,其中有两句“绿茸茸嫩芽初坼,粉腻腻花须细折……”形容竹子刚发芽、花含苞的模样,用的就是一个“叠”字。这都清楚地说明了“地铺”是用竹木等材料层层叠加制成的。[2]
那有没有什么特殊材料制成的“地铺”呢?也是有的!比如明代宋诩撰写的《闽都纪闻》中提到一种“纸榻”:“嘉靖间,里中多鬼宅……夜卧,纸裂作声如帛撕者,或见白发老人坐榻上……或闻足音橐橐,自门外入,或一人披发仗剑,或两人赤体搏阵。”[3]看来这是用纸质等材料制作的榻,可惜没有详细的制作方法留传下来。